“收购大师”思科为何如此频繁的收购?

2020-05-19 12:01:49 231

有“收购大师”之称的思科近日又宣布了一项新交易。

 

这次收购的是云安全公司CloudLock,交易总价格为2.93亿美元。这是思科公司今年发起的第五宗收购交易。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率先提出“万物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是其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包括此次收购在内的多起收购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思科图谋自我“救赎”的又一举措。然而,这对于思科的业绩、市值拉动并不明显。

 

更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的是,思科选择了一条“拥挤”的道路,充斥着劲敌。尚未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思科想要突围注定不太容易。

 

越来越“软”的收购

 

思科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收购。公开资料显示,思科几乎每六周就会发起一宗收购。

 

此次收购云安全公司CloudLock之前,思科已陆续收购了物联网创业公司Jasper Technologies、混合云服务商CliQr、芯片制造商Leaba、云搜索技术初创企业Synata。

 

值得一提的是,思科2月份以14亿美元收购物联网平台供应商Jasper Technologies,不仅是思科近两年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是物联网领域最大的并购案之一。并购后,Jasper不仅可以为思科提供物联网平台,还可以扩大思科的安全、高级分析等物联网服务。

 

而最近收购的云安全公司CloudLock,则主要是用于强化云端的安全技术。3月份收购的云搜索技术初创企业Synata,则是用于支持思科旗下的基于云计算的协作服务“Cisco Spark”的端对端加密服务。

 

同样在3月初发起的对CliQr的2.6亿美元收购,其技术实质是帮助客户筛选出最合适的云服务供应商。

 

“不仅这五宗收购,思科近年来的多起收购都围绕着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和服务领域展开”思科云计算与数字化服务部门的内部人士指出,伴随硬件更加标准化,软件赋予硬件设备以灵魂,IT产业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软件领域。靠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硬件发家的思科,收购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软件和服务领域。

 

通常,判断企业收购成功与否无外乎收购的风险是否可控和收购是否契合公司长远发展方向和利益两大标准。

 

该人士坦言,被收购标的必须符合思科转型的大方向。而思科全球云业务高级副总裁Nick Earle两年前对媒体明确表示,近年思科发起的收购多达173家,均与云计算、大数据相关。

 

事实上,今年半年的五宗收购中,仅对半导体公司Leaba的收购,是思科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宗硬件收购。据悉,Leaba的产品收购后会成为思科核心硬件的一部分。对此,而该人士也表示,硬件的收购最终也是为了拓展软件和服务的外延。

 

具体到收购模式上看,相比不少企业采用的“蛇吞象”收购模式,动辄花费上百亿美元,难免产生整合不到位、排异反应等。追踪思科的多起收购,金额普遍不到两位数,更像“小打小闹”“拿来主义”显得更突出。

 

“这不仅是思科的收购模式,更是国外IT企业普遍的收购风格” 手机中国联盟创始人王艳辉坦言,金额小的收购,整合上的难度、失败的风险系数等相对可控;而鉴于科技巨头在硬件领域已形成寡头和准入壁垒,再寻找到合适的收购标的难度较大。而软件、服务等领域则充斥了遍地开花的小企业,且软件衍生的就是服务,这也契合当下以思科等为代表的国际IT巨头从硬件向“软件+服务”方向转型的需要。

 

而思科大中华区云计算与数字化服务部门总经理何军去年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新的IT时代真的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创新都来自小而美的公司,思科不想扼杀这股创新力。”

 

频繁的收购背后是思科的战略转型。

 

按照思科的灵魂式人物约翰·钱伯斯的划分,2010年到2030年将不再是信息化时代,而是数字化时代。他明确指出“万物互联”将推动思科下一个十年的增长。

 

思科于2012年底首次提出“万物互联”战略。它也是最早致力于“万物互联IOT”的公司。后又提出把全球所有的云连接在一起的愿景,为全球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Intercloud。通过Intercloud,思科想将孤立的云连接在一起,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万物互联新浪潮的到来。它被视为是思科战略转型的发展引擎。

 

围绕“万物互联”战略,思科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数据中心虚拟化、软件、安全、云等被思科视为关键增长领域,尤其是数据中心业务被思科寄予众望。

标签: pcba

微信公众号